專題系列2:韓劇強勢的理由
接上篇:專題系列1:韓劇強勢的理由
韓劇強勢的理由②:韓劇進化史(上)
前一篇提到因為創作者和觀眾的相互作用,才產生了持續推陳出新的模式,這是韓劇強勢的本質。這篇為解讀"模式是如何形成”的,將從以下兩個角度來回顧20年來韓劇環境的變化。
*觀眾收看電視劇的環境的變化
*創作者環境的變化以及業內人士的對應
首先"觀賞電視劇的環境本身和日本非常不一樣",這是我在韓國生活後最驚訝的一點,也是給觀眾和創作者的關係的成立帶來最大影響的一點。而創作者環境的變化深挖下去非常深奧。將從
*演員,編劇的對策
*製作費以及流通等商業模式
分兩次進行詳細分析。並將把焦點放在"隨著環境的變化,創作者進行了什麼嘗試"這點來展開說明。
①有線台電視劇時代(~2010年)
先回顧韓劇最初傳播到日本的2000年代初期到2010年。
電視劇基本是3台
這個時期主要由無線3台(KBS/MBC/SBS)播電視劇。當時在日本介紹韓劇的時候,都會提到在日本無法想象的超高收視率數值。
2002年:冬季戀歌(KBS2)28.8%
2003年:天國的階梯(SBS)43.5%
2005年:我的名字叫金三順(MBC)49.1%
其實這是因為當時頻道有限,是什麼劇都能有一定的收視率,人氣作品的收視率能接近50%的時代(這個時期有過收視率高達60%的作品)。
當然這個時期觀眾收看電視劇的方式主要是透過電視機,是晚上一家人一起看劇的時代,自然製作了廣受各個年齡層喜愛的家庭劇、愛情劇。雖然也有一定數量的古裝劇和型別劇,但無論哪種題材都一定會有出生的秘密、復仇、身份差異的愛情。所有作品都有面向在家裡掌握著遙控器的主婦們的喜好的要素。當時的電視劇無論什麼題材,最後都會變成愛情故事。
這些作品對當時剛剛接觸到韓劇的日本人而言是非常新鮮的。當然這些劇在韓國也爆了,但在電視劇題材變得多樣化的現在看來,當時真的有很多即使演員和人設不同,相似劇情反反覆覆的劇。
電視台的編成最重要
瞭解一下這個時期的電視劇創作者環境。韓國政府於1991年修訂法律,規定電視台必須有一定的比例外包製作。從這個時期起,電視劇外包製作正式啟動。《冬季戀歌》是韓國公共台KBS的電視劇,所以大家或許會有"電視台製作的劇"這種印象,但這其實是當時剛剛成立不久的Fun Entaiterment製作的。
韓國政府推進外包製作是為了促進競爭、提高節目的質量,但即使有再多的製作公司,當時能流通電視劇的幾乎只有電視台。因此在製作現場滲透著"比起電視劇的作品性,編成更能左右收視率"的說法。
隨著《冬季戀歌》在日本爆紅,雖然也有了海外銷售的可能性,但對製作公司而言,主要財源還是來自電視台的製作費。接受制作費支援,幾乎就等於把所有權益都交給電視台。製作公司只能看電視台的臉色,拼死保證編成。而對電視台來說,看中的則是"如何壓低成本,保證收視率"。
在這種狀況下,很難進行新嘗試,必然就產生了內容雷同的相似作品。
②有線電視劇嶄露頭角(2011年~2017年)
韓劇迎來巨大轉機的是2011年,當時除了無線3台以外,誕生了大企業和新聞社投資的頻道。背景是修訂法律。在那之前,韓國長達29年期間,法律嚴禁報社和大企業投資電視台。(相關背景如電影taxi司機描寫)
但2009年媒體(新聞法、廣播電視法、IPTV法)相關法案出台,隨著制度放寬,大企業和新聞社投資的頻道陸續誕生。資本實力雄厚的母公司成立的新頻道,給以無線台為中心的電視劇業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。
多頻道化的成功背後是基礎設施整備
和日本最大的不同是電視台所處的基礎設施環境。韓國在誕生上述新頻道之前,政府主導普及並推進有線TV・IPTV。商品樓物業公司和地區有線業者或IPTV業者簽約,以廉價的形式包含在物業費裡一起收取,這種形式非常普及。2011年時點韓國有線台入戶普及率超過9成。(so,收視率低時請別再用因為是有線台來挽尊了)
正因為有了這種硬體設施,即使有新的有線台開台,也無需另外收費,用家裡已有的電視機就可以觀賞新節目。這和每訂購一家有線頻道就要支付3000日元左右的日本完全不同。
收看方式的多樣化
隨著多頻道化、光纜網路的普及,收看電視劇的方式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。即使錯過直播,也能透過各種方式回看。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樣式選擇適合自己的收看方式。
在日本經常能聽到"年輕人不看電視"這種話,在韓國也一樣。但因為很早之前就普及了除了收看電視直播以外的電視劇觀賞方式,可以說是不看電視=確立了順應時代的電視劇觀賞方式。
以前就經常聽說"海外有線/IPTV多頻道是主流,日本很特殊",實際在實現多頻道化的韓國生活之後,切實感受到這種環境給收看方式帶來的巨大影響。
來自生活在首爾的日本人韓娛博主的論文式分析。
機智的追劇生活原創翻譯。
對韓劇產業感興趣+看很多文字不會頭暈的,歡迎持續關注這個系列。
留言與評論(共有 0 條評論) |